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首播 |
|
重播 |
|
[导读]老北京人熟悉的“北京果脯”在清末民初就已驰名国内外。如今,北京果脯的地位已远不及当年。京城超市里不少商家为包括果脯在内的老北京食品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买的人不多。老字号红螺食品董事长李效华介绍,正在准备递交材料,将“北京果脯”传统工艺向相关部门申请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图
[现状] 尴尬的北京果脯
历史:生产历史追溯至1909年
溯源工作历时三年,由来自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多位专家组成论证小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民俗专家赵书昨天介绍说,通过收集“聚顺和”、“聚成永”、“三顺”、“天和”、“华达”、“永顺城”、“全德昌”等老字号史料,追溯了果脯最早起源于三国时代,佐证了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09年的百年老号“聚顺和”。“这是十几位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北京果脯生产历史可追溯至102年前!”
现今: 北京人已很少买果脯
以前,北京果脯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的必备。“少了它就不像过年了。”大学教师吕先生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在他的记忆中,吃果脯是件奢侈的事情,“用奶奶给的几毛零花钱买一袋果脯,是用纸袋装的,有杏脯、桃脯什么的,一边走一边吃,心里特美。”
如今,北京果脯的地位已远不及当年。记者在京城超市走访发现,不少商家为包括果脯在内的老北京食品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买的人不多。“新鲜水果那么常见,现在谁还吃这个啊。”沃尔玛建国路店工作人员表示,一个星期平均能卖出一两盒,逢年过节销量好些,“外地人回家愿意带这个当礼品,北京人反而买的很少。”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