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下称贵州酒博会)官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开幕第一天,贵州酒博会就已达成签约投资贸易合同项目148个、合同总额1188亿元,其中酒类投资项目36个,投资额346.66亿元;酒类贸易合同共1670个,贸易总额439.7亿元。此次贵州酒博会,能带给同为白酒大省的四川哪些启示?
本报记者 周伟 文/图
启示一
打造平台“唤醒”老品牌
“除了茅台,贵州还产其他酒?”看到319户黔酒在贵州酒博会上集体亮相,香港某葡萄酒参展商吃惊地问。这看似很外行的问题,正是贵州希望借助酒博会改变的行业形象窘境。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贵州省实现白酒产值203亿元,而茅台产值就占全省总产值的73.7%。除茅台外,贵州产值上亿的酒企只有16户,其中最高的一户产值也不过3.2亿元;全国白酒百强名单里,茅台也是贵州省的“独苗苗”。
发力白酒业,贵州省确立了目标宏伟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占全国白酒市场10%左右;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
据此规划测算,从2010年的203亿元到2015年的1300亿元,5年时间贵州白酒产值将净增长1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茅台酒厂。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唤醒众多具有良好品质积淀的老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贵州省酿酒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酒博会的举办就是唤醒老品牌的重要举措。
该负责人表示,贵州省将由政府主导、恢复贵州名优白酒评审,各级政府将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对贵州行业“十强”、“贵州名优白酒”等品牌产品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
启示二
政企联手推高酒博会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酒博会贵州共邀请到28个省市区商贸团,1063家酒类企业,1.2万名采购商参会,设有酒类展示区、酿酒工业技术成果展示区、中华酿酒文化展示区等8个展区,展览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
酒类会展经验不算丰富的贵州,为何能获得这样的规模和成效呢?
记者了解到,为吸引客商签约,贵州18家企业承诺,凡在酒博会期间签订贸易合同或协议的经销商,酒类生产企业将给予10%-20%的优惠让利,并在展会前一个月在全国大肆宣传。贵州省党政领导亲自带队赴多个省市为酒博会招商,还出台规定,向本次酒博会所有参展商免费提供一定面积的标准展位。
贵州方面认为,成功举办本次酒博会,是一个贵州白酒业奋起的信号。不少贵州白酒商认为,此次酒博会将是贵州白酒发展的新机遇。“如果没有贵州酒博会,公司不可能与香港企业联系上。”贵州酒中酒参展人员表示,通过此次酒博会,该企业已经与省外几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酒博会已成为贵州省举办的第一个世界性展会和最大规模的经贸招商活动。”贵州省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起,贵州将每年举办一届酒博会,将它打造成为贵州白酒打通省际通道的重要平台。来源四川在线)